又穷又弱却靠战术玩死苏联绝境求生的阿富汗人是如何做到的?
阅读本文之前,诚邀您点击页面上的“关注”按钮,这样不仅方便您未来持续收到类似深度文章推送,还能更便捷地参与讨论与分享。您的支持,是我们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!
我郑重宣布,自今日起,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终止其存在。1991年12月25日,当戈尔巴乔夫在电视机前庄重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时,那面飘扬近七十年的苏联红旗缓缓降下,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。
时至今日,距离苏联解体已逾三十年,但围绕苏联为何衰亡的各种讨论仍层出不穷。在这些话题中,最令人无法忽视的,莫过于那场几乎没有失败可能、却最终惨败的“阿富汗战争”——一场让无数人始料未及的战争。
苏联的对手多不胜数,但阿富汗绝不会被视为其对手。战争爆发之前,很多人可能预料苏联会在美苏争霸中败北,或是在逐渐崛起的欧盟面前失势,但绝无一人能想到苏联会败在阿富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。
阿富汗贫穷落后,所拥有的武器大多是苏联淘汰的旧装备,国力薄弱,兵源匮乏,根本不足以匹敌苏联这样强大的军事机器。从表面上看,无论冲突如何发展,苏联根本没有输掉战争的可能。
然而,现实往往充满变数,远远超出所有人的预料。1979年12月27日晚,一道耀眼的光芒划破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夜空,爆炸尘埃弥漫,阿富汗与苏联之间的和平友谊瞬间破裂。
相比尚未完全理解发生何事的阿富汗民众,苏联对这场战争的筹备却是蓄谋已久。首轮空袭过后,苏联步兵迅速占领了喀布尔的所有街道,几乎未发一枪便解除阿富汗政府军的武装。
与此同时,一支500余人的苏联特种部队突袭了阿富汗权力核心达鲁拉曼宫,成功完成了“斩首行动”,当场击毙时任阿富汗国家元首哈菲佐拉·阿明及其妻妾四人、二十四名子女。
从开战到占领首都喀布尔,仅用时三小时三十分钟。对比二战时期,丹麦面对德军伪装抵抗都坚持了四小时,这一结果清楚展现出苏联与阿富汗之间的悬殊实力差距。
当然,从后世角度审视,苏联选择进攻阿富汗绝非无缘无故。关键在于阿富汗政府在美苏之间来回摇摆,仰仗其战略地理位置不断向苏联施压,最终激怒了后者。
正因如此,苏联发动战争的目的并非占领阿富汗领土,更不在于毁灭这个国家,而是扶持一个真正亲苏的政权,因此一直不愿对阿富汗下死手。
但当时苏联未曾料到,自己这个带有“优柔寡断”的策略,最终会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。
其实,苏联的入侵并非阿富汗历史上的首次。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,英国曾对阿富汗发动战争,试图将其纳入“日不落帝国”版图。
往更早的年代追溯,阿富汗遭受过的侵略数不胜数,也说明阿富汗人民拥有丰富的抵抗外敌经验。
战争初期,苏联处于绝对优势,凭借强大的机动部队,短短一周内便占领了阿富汗全境,并扶植亲苏的卡尔迈勒上台为总统。
为了抵抗入侵,一些不愿投降的阿富汗士兵退入山区,开始展开游击战。阿富汗游击队精准执行“敌进我退,敌驻我扰,敌疲我打,敌退我追”的策略,让苏联军队疲于奔命,屡屡败绩。
1980年5月,游击队利用苏联惯用的“空地协同”战术布置陷阱,凭借简陋装备击落8架苏军直升机,令苏军付出300多名精锐士兵的惨重代价。
1982年,游击队更玩起“反间计”,戏耍阿富汗伪政府军,不仅歼灭大量伪军,还趁机升级武器装备。
第一,苏联“自缚手脚”,战争投入力量不足,兵力无法有效应对游击战的骚扰,虽后来意识到问题严重,却已为时晚矣。
第二,苏联政府傲慢忽视农村力量,一直将重心放在城市,而阿富汗游击队正是依靠广大乡村的支持,才能持久抗衡苏军。
无论苏联如何美化自己,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本质上就是一场赤裸裸的侵略,因此遭到国际社会广泛谴责。
如果苏联能迅速取得漂亮胜利,质疑声或会减弱,但一旦陷入僵局,其他国家必然不会坐视不理。
很快,美国与多国展开外交合作,向阿富汗输送大量援助,使反苏势力在国力上逐渐缩小与苏联的差距。战争中期,苏军优势消失,转为劣势。
“侵略”终究是反人类行径,占优势时尚且难以维持,陷入劣势更易引发士兵厌战。
战争初期,苏联向士兵宣称此行是援助阿富汗“反抗侵略”,但随着战争进展,士兵逐渐意识到自己才是侵略者。
心理和生理双重压力下,苏军出现严重军纪涣散,毒瘾蔓延,不少士兵甚至倒卖武器换取钱财。
同时,这场战争让苏联首次打开与西方的铁幕,短短几十年间,西方在软工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,让苏军士兵惊讶不已。
尤其药品方面,从缴获的阿富汗士兵药品质量远超苏军自备,一旦受伤,士兵第一要求就是使用西方药品。
1989年1月,随着最后一批苏军撤出阿富汗,持续十年的阿富汗战争以苏联惨败告终——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宣告终结。
这场失败彻底击碎了苏联在美苏争霸中逆转局势的希望,也成为后来解体的重要导火索之一。
不过,对阿富汗人民而言,这并非灾难的终结。未来,美国同样将在此重蹈覆辙,但那又是另一段故事。
无论是英国、苏联还是后来的美国,纸面实力上他们都碾压阿富汗,结果却均惨败于此。
由此不难看出,战争绝非单纯以数字较量,弱国亦能击败强国,强国也不可任意欺凌弱者。
正如《孙子兵法》所言:“上兵伐谋……其下攻城”,战争永远不是国与国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。